職場三關#
關關難過,關關過。
第一關:什麼拿走了我們的財富?#
年入不等於年薪,在傳統行業,像零售、製造、餐飲行業裡,很少有人能達到年薪百萬,可能只有總經理,才能達到。
然而呢,如果有一個做小生意的老闆,像一個開配件商店、賣五金的小店主,也能達到年入百萬的目標。
這樣的話,總經理在什麼地方不如小店主呢?學歷、專業、口才、智商、情商,這些似乎都吊打他。
其根源在於分配方式不同。
分配模式#
小店主開的店再小,可對他來說,店裡賺的錢,都是他的。
總經理再大,也是漁夫手裡的鸕鶿,他們要給企業賺上千萬,才能拿到上百萬的提成。
所以,為啥我們賺的這麼少的原因就出來了。
都是被老闆、被資本,拿走了原本屬於我們的那部分財富。
可是這個答案也不一定正確?
第一個原因是,沒有人管著。
你上班的時候是被要求打卡的,來晚了遲到、走早了早退,打卡間隔不足 8 小時叫曠工,你有人力資源和行政部門盯著。
就像你在初高中,被老師、被家長盯著,不能早戀、不能學壞,有人看著你,保證你不輟學,最好的情況是使你上了大學。
有的時候,機會來了,你卻在這時候偷懶了,那麼機會溜走,守株待兔失敗,下一次的兔子還會不會撞你的樹樁,那都是個不確定的事情。
然後你就算直拍大腿,狂扇耳光,大呼難過也沒有用了,機會已經溜走了。
這些都是因為沒人管,自然就必然犯懶。
第二個原因是,沒有及時反饋。
公司是替打工人過濾了回報周期的。
站在公司的角度上,也許一年後才出產品,兩年後才回款,但是站在打工人的角度,第一個月就能領工資。
對於普通人來說,這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。
很多人會守著樹樁傻等了幾天、沒見兔子,守了幾個月,也沒等到,最後受不了放棄了。
很多打工人認為,收入低於自己勞動創造的財富,是被老闆拿走的。然而,去掉老闆的環節,你自己能創造嗎?
老闆能做到老闆的位置上,是因為他有資本,有背景,有渠道,並對外稱有生產資料。
這時候你可能會想,加入你也有生產資料,你也可以。
你真的可以嗎?
給你機會,你能中用嗎?
答案很明顯了,不行的,那麼才需要發明一種東西叫工作。
你工作時的組長,盯著你是否偷懶的組長,是你自己請來的啊。那個老闆,給你垫付幾個月工資的老闆,也是你自己請來的。
用什麼請的?
用你守株待兔的兔子,請來的。
所以說,不是人家拿走了你的財富,而是你必須要繳納的管理費。
是你自己需要被管著才能創造財富,這可是你自己發現的。
德魯克管理學交給我們的一件事:發現人群中的 10%。
這 10% 是什麼樣的呢?就是前面在守株待兔的過程中,發現的自己身上的缺點。
將那兩個缺點反過來,就是管理學宗師德魯克終身的研究成果 —— 執行力1。
- 有自驅力,不需要被管著也能主動做事。
- 能長期主義,不需要像網遊一樣立刻反饋。
這就是從李世民到弘歷,都明白的那句話。
科舉的目的是什麼?是籠絡天下志士。
這也是矽谷教父,彼得蒂爾半生走來,總結出的管理學經驗。
蒂爾講,天下的公司就兩類,一類是賺壟斷的錢,一類是試圖賺壟斷的錢。
德魯克說,人間沒有管理,有的只是發現那些適合當老闆的人,給他們升職、讓他們圍著你,共同形成壟斷,而不是成為你的競爭者。
如果你沒做成,那麼你就要以創新為民,從你的競爭對手手裡吸引那些符合德魯克標準的人才,然後構成壟斷,再去賺,壟斷的錢。
那麼怎麼可以幫助你成為那 10% 的人呢?
抽打自己,挨打還需要理由嗎?
當學生時,遇到老師說這個知識點不考,就會下意識略過,這幾乎是人的本能。
這時候就要抽自己,抽自己躲在深處的惰性。
從小抽到大。只有你自己抽你自己才有用。
不存在做不到,只有你要不要。丁胖子討飯,逢人就謝,上帝保佑,情緒價值拉滿。而其他流浪漢還在等待政府救濟,雙目無光。
不是為了那隻兔子,你是為了原則,為了成為 10% 的人而努力鞭策自己。
第二關:人只能賺到熟悉錢,可熟悉的不賺。#
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,新產生的樹樁裡面,兔子會更密集地撞上?
來看一個比較常見的投資類問題:
比如說你有自己習慣的投資品種,可能是一兩種,也可能是三五種。
這個時候,市場上冒出了個品種,出現了大行情,引發了全球的廣泛議論,比如前段時間美國大選時期的比特幣。
請問,遇到這種情況,你追還是不追?
經驗欠缺的讀者,會說,我追。
因為趨勢已經形成了。我追的越早就越安全,博傻遊戲嘛。我只要快進快出就可以了。
我掙得就是比我更慢更傻的人的錢。
這時候,有經驗的人就會反對:
這樣做一次沒關係,次數多了就會非常危險。
常在河邊走,哪能不濕鞋。
為什麼呢?大數定律造成的。
你博傻的次數多了,總會有那麼幾次,你恰好就是最傻最慢的,於是你一次性把此前吃別人的傻,一股腦的全吐出來了。
當你通過新聞、媒體看到一個行情的時候,你絕對處於行情的中後階段了。
就比如計算機行業,在 2000 年初及之後的 10 年裡,是一個火爆行業,一個高級軟件工程師可以月入 2W,但是在現在全國都在聊的時候,那肯定是行業的中後期了。
那麼計算機的早期是什麼時候呢?在 90 年代末,少數人已經知道計算機未來的前景了,已經在著手準備培養了。
到了現在,有些人還在守著眼前看到的某些樹樁,等著兔子;可能在這時還會冒出某些未知的樹樁。
你把它看作投資,那麼這裡的樹樁就指代投資品種;你把它看作行業,那麼這裡的樹樁,就是新產生的行業。
所以,如果你想在這些新樹樁的早期,就發現他們,除非怎麼樣?
除非你早就介入了。
埋釘子
當你願意按照第一關嚴格要求自己的時候,不管哪一行,你肯定是做得不錯的,你肯定是有餘力的。
那麼,你願不願意在自己還一帆風順的時候,就提前拓展你的優勢面?
在這個要求進步,獲得更多樹樁子的時候,最好的辦法就是拓展。你得盡可能的知道這個世界的前沿變化。
要知道行業裡的前沿部分,到底在玩啥,以及知道,關聯的行業,到底在玩啥。
知道做什麼,比知道怎麼做,更重要。
可以不以其為主業,但你不可以不知道。
什麼東西,都要投一丁點,不一定指著這一丁點賺錢,而是指著這個來了解你。
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,糧草未動,信息先行。
糧道都沒弄清楚,地圖都沒探明,你怎麼轉型?
碼農在做技術期間,就要具備做銷售的資源,你才能無縫切換。
一個創業的公司,等你沒錢的時候,資金鏈斷了,你去融資,能融到嗎?城下之盟,怎麼著都是個死。
你不差錢的時候,才是你融資的時候,這時候你才有和資方談判的餘地呀。
在你完全可以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情況下,保持更多的接觸。
這件事沒什麼複雜的,唯一的要點,是要提前介入,哪怕只是埋個釘子。
就像第一關所講的,正常情況下你要在很多事情上提前埋個釘子,跟著看,最後,也只有那麼極少的幾件事能做成的。
你不得不在本職工作之餘,提前做很多努力,有很多都是看不到希望的。
比如有些行業,有些投資,你介入了,但是沒有大規模,因此沒有大收穫。
比如有些準備工作做好了,但是沒有提拔你,因此沒有收穫。
這些重要嗎?
不重要。
你已經過了第一關,你是非常長期主義的一個人。
你是一個帶看一千次沒用就帶看一萬次的中介,誰能阻攔你?
沒人的。
時間久了,大數定律就會發揮作用,你必勝。
所以第二關的關鍵很簡單,就是擴大接觸面。
注意,是在第一關的基礎上擴大,是站穩了腳跟擴大,是有了根據地擴大。
沒有根據地的情況下你擴大接觸面,那是萬金油。
一個企業最怕的是什麼?是沒有佔據優勢項目的情況下,盲目多元化,這種是必死的。
轉型是一個周期,它不是一個動作。
認義父,得早一點,否則,是要排隊的。
eg: 我在丁原(技術路線)帳下的時候,已經跟董卓(甲方,市場)暗通款曲,並且同時與王允(高頻交易)神交多日矣。
多認義夫沒壞處,義父不一定當下給你回報,但是門路要打通,關節要打通,釘子要提前埋下。
萬一義父強勢崛起,你因為暗通款曲久矣,就可以迅速的,及時的改換門庭,抱住新義父的大腿。
這一關沒有任何難度,過了第一關,第二關沒有實際難度。
限制你的僅僅是想法,除此之外,一馬平川。
第三關:勤奮的人往往作,不作的人往往懶。#
前面兩關都闖過去了,該享福了吧?
不,最大的危險,才剛剛開始。
一個人最大的優點,往往就是他最大的缺點,換個角度講,君以此興,必以此衰。
懶惰的人,他就沒有主觀能動性。
一個沒有主觀能動性的人,怎麼闖禍?
相反,一個有主觀能動性的人,才有闖禍的可能。
黃老邪當年教傻姑的時候,傻是不是她的缺點?
是也不是。
因為她只是單純的傻,她並不會自作聰明。
傻姑並不懶哦,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執行者。
其次她也不可能自作聰明,自創第四招;也不會因人下菜碟,遇到功夫差的沒完沒了,遇到李莫愁就不敢使三招。
我們沒有嬰兒時的單純,我們的心境,是會隨著自己實力的改變,而改變的。
第一關通過,你吃了無數的苦,甚至可能終身都在吃苦,因為你對抗的是人性。
吃了這麼多苦,你不想補償補償嗎?
用劉備的話說,打了這麼多年帳,我還不能享受享受了?
第二關通過,你已經經歷了很多事兒,你可不是當年的你了,你眼界是真的打開了。
當你看過這個世界上這麼多行業裡的前沿玩法之後,你還會有敬畏心麼?
小尼姑的頭皮,和尚動得,偏我動不得?
你內心對這個世界的傲慢,是壓抑不住的。
聰明是一種詛咒,其實成功也是。
一開始要抽自己,一邊抽一邊罵,跑那麼慢幹嘛?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。
過了前兩關後還要抽打自己,一邊抽一邊罵,跑這麼快幹啥,急著奔喪啊?
別扭得很,關鍵是慢了要挨打,快也要挨打,就是個挨打的命。還是自己揍的自己,沒處說理去。
德川家康三訓:
第一句:人年輕的時候,切莫怠惰。你看到狐朋狗友都在嬉戲玩樂,卻不知,光陰荏苒,時光虛度。等考驗真正將至的時候,你沒有做好任何準備。
第二句:人中年的時候,切莫起慢心。你在某一件事上做得不錯了,就想着躺在功勞簿上吃一生,問題是,一生太久,只怕吃不到,你就被畢業了。
第三句:人晚年的時候,切莫起餍足心。你覺得所有的事情,都已經沒有了新鮮感,太多次成功麻木了你。一次失敗,就可以讓你一生的努力,化為烏有。
人生無外乎拿得起,放得下,能上山,能下山。